中国前沿教育资讯第一门户,欢迎您光临!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教育 >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学校管理中的不等式
2009-06-04 0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创建和谐教育,“绿化”内部环境,需要澄清一些学校管理中的错误认识。 

  发言≠发言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学校认识到教师也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资源,教师逐渐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机会。但有发言的机会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发言权! 

  资源开发应以科学、合理、适度为原则,然而一些学校已经有了教师资源开发过度的迹象。一位教师曾感叹:“什么时候不发言就好了,况且我们老师说的又不起作用!”经了解得知,这位教师一周大会发言三次,第一次是年级组召开的质量分析会,要求人人分析。第二次是学校召开的德育研讨会,要求班主任人人发言。第三次是工会的民主生活会。大会小会均要发言,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更让教师感到负担沉重的是,要发言就得交发言稿存档,这在无形中又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许多学校管理者认为开会时给了老师发言的机会,就是民主治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的教师开始还满怀热忱地发言,一段时间后“蓦然回首”,懊恼地发现不但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反而还要为自己的“直言不讳”埋单。于是许多教师逐渐放弃了“义正词严”,加入了齐声高唱赞歌的行列,学校的民主管理逐渐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真正在学校管理中给教师发言权,一是发言者要有发言的主观意愿,不能搞强迫,搞“人人必须”;二是学校要营造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氛围;三是发言不是考核,不能一锤定音,要有允许教师出错的管理文化;四是管理者要多到基层“走一走”、“转一转”、“听一听”,这样有利于将教师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整合。 

  听课≠考核 

  许多学校建立了推门听课制,然而,看似有效的监督及交流机制,却受到了一些教师的坚决抵制,原因就在于所谓听课只有监督没有交流。许多大中型学校的教师反映,由于学校老师多,领导推门听课一年也就一两次,因而这节课也就算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代表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考核。有了这种顾虑,推门听课也就变了味。 

  教师怕同行听课,更怕领导听课,是怕达不到领导的要求,失掉“印象分”。虽然问题的根源是教师考虑过多,但诱因却是在领导这儿。教师上课为什么首先去考虑领导而不去考虑学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领导在不知不觉中把听课当成了考核。 

  如何才能不把听课当成了考核?笔者认为关键是领导如何评课,既要让教师感到自己有发展的潜力,又要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人曾经问我,这门学科的课我不内行怎么听?我说您把自己当“学生”,如果您学到了一些东西,就证明这节课的效果应该不错。如果您还是一点儿也不懂,千万别主观臆断这节课不行,您应该去观察学生,这节课的效果怎么样,全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上。下课了,您还可以问他们: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哪些?哪些没听懂?通过沟通,领导可以了解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亲和力。评课尤其要注意一些不恰当的言语,否则,就成了扼杀教师专业成长的“刽子手”。 

  年龄≠优(劣)势 

  听一些校长在汇报工作时,提到学校的年龄结构问题,这本无可厚非。但把平均年龄小就说成优势,把平均年龄大就说成劣势,就有待商榷了。 

  中年和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是学校工作的“中流砥柱”。但老教师的身上也有许多可敬的地方,他们工作责任感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忠诚于教育工作。有人总认为老教师知识更新慢,不爱学习。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在我校举行的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老教师的提案就是希望学校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新课程,这让许多人惊讶不已。其实,并不是老教师们不愿意学习,而是我们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年龄可能是学校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老拿年龄说事儿,会伤老师的心。
 
热门点击
面向2035的学校新生态
2021年的“课改之箭”射向哪里?
防止“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问题反复
天津:今秋起将实行区县域内学校教师校长轮岗
教育部要求切实做好2015年寒假春节期间各项工作
最新更新
后疫情时代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新课标下的课堂规范应解放学生
我在迪拜学法律
法国构建基础教育海外办学完整网络
让创新的动能更澎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教育学会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