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沿教育资讯第一门户,欢迎您光临!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教育 >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从多干事到多想事——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严华谈学校干部团队打造
2010-06-02 00:00:00  来源:北京育英学校 供稿
    编者按: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办学水平的高低,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个人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等方方面面。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严华牢牢把握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这两个环节,根据干部队伍素质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历练干部队伍。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抓实、抓细、抓创新为工作思路,为打造干部队伍开启了一个新视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思考。

       选拔干部,既要看人品,又要看专业眼光
  
  记者:您提到育英学校现在的领导班子很多都是新人,都是从教师里选拔出来的,这样一支队伍该如何打造?
  严华:建设好队伍,首先要选拔好干部。干部是学校提升的一个关键。从2005年到2009年,我们学校新老干部交替工作基本完成。选拔干部时要考察他的人品,确定他是否热爱教育行业,是否具有牺牲精神。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转型到干部岗位,真的要付出很大牺牲。在我们学校,干部的工资不是最高的。那些在一线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重的教师,尤其是带毕业班的教师的工资会比干部高。这是我们学校的老传统,我们都认为干部应该付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境界的话,只是从能力上加强培养没用。
  其次,选拔干部还要看他是否有专业眼光,对教育是否有较强的领悟能力。我们的干部好多都是从学科骨干教师提上来的,外界一直在争论骨干教师转行政好还是不好。我个人认为,干部深谙教育教学之道,才能悟得明白学校管理的实质,这是优势。如果干部只是会协调人际关系,只是会处理场面的事情,但缺乏专业眼光,那么他审视问题的视角,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缺少洞察力。所以,干部要对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了如指掌。
  程莉(现任中学校长)三年实现“五级跳”,从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到校长。她之所以飞速地被提上来,就是因为她有专业眼光,她对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把握很到位。这得益于她的理论积淀。记得她刚当上主任助理那年,第一次参加交流会,她说自己一个月看了30多本书。加上她以前是化学老师,学科水平、教学能力很出色,是海淀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同时,还是区班主任带头人。正是这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磨练,成就她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
  
  帮助新干部转变工作思路,从多干事到多想事
  
  记者:经过最初的选拔、任命,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什么?
  严华:新干部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转变角色和工作思路。为此,学校把干部培训形成制度,强化干部的学习意识。你想,这些新干部都是从教师中选拔出来的,教师岗位较之于领导岗位,工作思路和方法是不同的。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思路,重新建构管理理念和意识,这点非常重要。形象一些说,当老师时80%到90%的时间是在干事,有20%到10%的时间想事就行。但到副主任这一级别,你就要拿出50%想事,另外50%干事。因为想不清楚,你带着别人干事就会出问题。当到副校长这个级别后,你就要倒过来,70%~80%的时间用来想事,20%~30%的时间去干事。管理者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理念、意识、思想就要提升。这之后才是管理方法。
  
     记者:为什么当了干部就要用更多的时间想事?
  严华:新干部上来都很有魄力,都想着怎么把事干好。但是经常干无章法。为什么呢?缺少全局意识,缺少对学校事务运作整体性、协调性的考虑,还是以前当教师时的思路。做事情考虑不周,不用心思,不多花时间把事想明白,各部门之间就容易“撞车”。
  程莉在政教处时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每一学期的工作,在上学期未之前就把主要活动安排到天,让时间固定,不让老师觉得没头苍蝇似的一会儿来一个通知干这个,一会儿来一个通知干那个。像政教处的培训、年级组长的学习、庆典的活动日等,都固定好,在校历上标好,人手一册,非常细致。当上中学部校长之后,她把教学的安排也加入到这个计划当中来。干部只要一翻校历,学校哪天有什么活动,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的,一目了然。但是,前几天发生了一个“撞车”事件。我们图书馆要开展学生讲坛活动,但这件事没在计划之内。负责图书馆的老师就和中小学去协商,中学主管主任没翻校历,没过脑子,就安排了一个年级的学生参加。消息公布出去,政教处不干了,因为这一天事先早有安排,校历上标得明明白白。那天是“十佳文明之星”的评选活动,这个年级要参加,怎么能就把学生给拉出去了呢?可见,这个主管主任在决定这件事之前没有想,没有从全局考虑。结果只能和图书馆说这天搞不了,我们再找时间安排。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老师的工作热情就受影响了。所以我一再强调干部要多想。不想明白,你就带着老师去干肯定不行。
  做事前先多想,多协调,各种因素都考虑周到,干好事情的可能性就大。一件事,你想的时间长了,做的时间自然就短了。当总支书记时候,我经常要组织党员、教师们外出参加活动。教师们平时都特别忙,特别辛苦,周五出去学习、参观,周六折腾回来,周日还要干家务,有的甚至还要备课。所以,我不能没完没了地开会,什么事都让他们自己想着。于是,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会把活动从头到尾的每个环节想清楚,把活动安排细化。细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我会把照合影的时候怎么分部门,第一排是高个的老师,还是矮个的教师,第二排的老师是蹲着,还是半坐着,男女老师怎么站位更和谐,谁站在哪儿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活动细则安排打在单子上,老师拿着活动单一看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包括照相时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干部把事情想得越周到、细致,教师干事就越快,工作效率就越高。
  
  记者:干部各自分管的工作应该很多,他们有时间想吗?
  严华:育英学校的干部学习时间是专时专用,学期初就已经规划好。即使没有时间,也要创造时间让他们想,逼着他们思考。因为只有想方设法才能把工作干好。
  我们坚持每学期期中开干部反思会,每学年都要求干部拿出自己做过的一件事来写写案例分析,无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在分析反思中,悟出管理的道理。比如,中学主管教科研的副主任写了他的一次教训。他刚上来的时候,有一次给老师布置论文。他想当然地认为,老师们都是成年人,都应该很自觉,都会按时上交论文,说完他就把这件事放下了。没想到,期未收论文的时候他却收不上来了。他想不明白。老师们也怨声载道:你就那么一说,也没指导我,我知道写什么呀?再说你中间也没提醒我。你现在要收,我平时那么忙,干了那么多事,写这有什么用?他恍然大悟,一件事再简单,也不能一布置就完了。工作应该有计划、有布置、有方案、有实施、有指导、有督促。还要把教师分成不同类别:能力强的,要让他写得更好;水平一般的,要让他达到基本要求;不会写的老师,作为主任我要加以指导。教研不是为了写论文,而是让教师有提高。基于这样的反思、认识,他再给教师布置论文时,就像给学生留作业一样,不同类型的老师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专题论文专人写,不布置给所有人,加强针对性。假期的科研论文可以多项选择。教学的写教学随笔或案例,当班主任的写带班经验、教育故事。现在,他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教师的研究意识也加强了。

  培养干部的方式要多元化,既要有校本学习、校外培训,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传帮带
  
  记者:提升干部的素养,提高干部的管理意识,加强学习是一条必经之路,对此,您是怎么做的?
  严华:加强学习是肯定的,为此,育英学校制定了 “三个坚持”。
  第一个坚持就是每周四进行集中引领式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管理理论、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等。我也会在此和大家交流学校管理的思想,以求达成共识。像我们开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专题学习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完成的。
  第二个坚持就是读书。我要求干部每学期读一本管理方面的书,然后写读书笔记、心得,在大会上交流。我把干部读书交流细化为中学、小学、行政后勤等几个小组,读书心得要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大家公认的、有深度的再到全体干部会上交流。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把干部的读书笔记装订成册,刻成光盘存档保留,这样可以提高干部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个坚持就是写案例和反思。坚持写案例和反思,不是为求立竿见影,只求促进干部遇事处变不惊,可以就一件事好好想想,冷静地加以剖析,而不是遇事就慌了手脚。另外,只读书不思考,不结合实际工作动笔是不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尽管走出这一步对于很多干部来说很艰难,尤其是行政后勤的干部,没有语言文字功底,思考问题也比较简单,实干精神更强,刚开始可不愿意动笔了。但是,我们还是初衷不改,这样坚持了三四年,就连最发怵动笔的后勤干部也能挥笔自如了。从中你可以看到他有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思想认识也在稳步提高。
  小学部校长毕海英有一段心得,她说,干部们要认真思考下一步怎样改进自己的工作,不给老师们布置过多形式上的任务,各口的干部要一起统筹规划,如何协调好,不要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安排工作(假期干部研讨,这作为一个专题,也请各位干部提前思考)。干部们统一思想,不能为了表现自己负责的工作或者自己主管的学科,而侵占其他人其他学科,不能为了各自去表现,而丢掉大局和集体。我们要学会适当的让步,要相互体会别人的不容易。成绩是集体的,问题也是大家的。
  
     记者:建设干部队伍,除了校内学习外,是不是也会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
  严华:是这样的。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对于新干部来说是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好途径,意义重大。只要有机会,学校事务再忙,我也会给年轻干部外出学习开绿灯。去年开学初,教工委下发通知,中学校长有一个三段一体式培训。到杭州和华东师大学习45天,然后去美国,历时三个月。学期初,事务性工作千头万绪,但想到这样的机会难得,我还是同意了。
  对于外出参加培训的干部教师,育英学校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学习回来要提交报告,把自己在外参观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与大家分享,达到一人取经,全体受益的目标。程莉(中学部校长)培训回来后,精心制作了“做校长,真难真好”和“因一花一叶而顿悟”两个幻灯片,第一个35页,第二个76页。从中,她详尽回顾、认真总结了此次外出学习的收获、心得。
  她在总结中写道:“这一段培训和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做校长真难!但丰富的学习经历不断促我成长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学习了一些理论,完善了知识结构;研读了一些书籍,改变了思考角度;结识了一些朋友,丰富了交往层面;品味了一位校长,树立了学习榜样;观摩了一些学校,借鉴了有效做法;思考了一些问题,生成了行动依据。”

  记者:建设干部队伍,这种整体形式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有没有针对性更强的培养方式?
  严华:师徒结对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传统。老干部会就具体工作中的“点”进行手把手地教。比如,年轻干部刚上来不会和教师谈话。老干部就会在找教师谈话时让年轻干部旁听、学习:怎么和年级组长谈话,怎么和班主任谈话,怎么和普通教师谈话。甚至在谈话之前,老干部就会告诉他,我今天要怎么和教师谈,从哪个角度切入,要说什么事。你看这个教师会有什么反映,如果有这种反映,我会怎么对待,如果是那种反映我会怎么谈。
  年轻干部从中领悟到的不仅是谈话技巧,更多的是老干部对人的把握,对教师的引导。我们有一位年轻干部说,我要像老干部一样扎到教师当中,了解教师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事。将来有问题的时候才能用老干部教给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传帮带的传统,使我们学校新老接替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震动。包括校领导班子的调整。
  马校长退休前,我是书记。马校长就有意识地培养我,尤其到最后一年的时候。他的一些事,一些想法,一些决策都让我参与,包括用人,他会问你认为怎么合适,他将来跟你配合,他承担哪方面的工作更适合学校的发展,就这样逼着我去思考。马校长之前的李校长在任时,就有意识地把我放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去锻炼。我当过后勤干部,当过中学校长,当过小学书记,当过办公室主任,学校的所有部门,连创收部门,当时叫校办企业我都去过。年轻时我不懂,就认为是正常的工作调动。直到有一次在教代会上,李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有意让年轻干部到各部门去锻炼,经验不足,教师们应该给他们成长的机会。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他的用心良苦。现在我也在学老校长的做法。

  干部工作的能力提升要靠上下级之间相互帮扶,更要在实践之中锻炼
  
  记者:如果年轻干部在执行工作中遇到困难,怎么指导?
  严华: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教育的成功、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做任何事不是为自己争业绩,而是为学校的发展负责。干部有时候要得罪人,不是说我“服务”就是做老好人,天天围着老师转。而是要把队伍带出来,经过五年,十年,我们的群体更优秀了。学生感受到我们学校是最好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这才是当干部的目标。为了这个目的,干部有时是很难的。
  比如竞聘,有些教师就要面临转岗。于是找到主管的年轻干部,说了自己很多困难。年轻干部就和这位老师一起哭。晚上发短信和我讲这件事,说自己很困惑。我对他讲,咱们是干部,除了替老师着想,也要为学生着想,为了学校的发展着想。不能被情感左右,忘记了大目标。咱们和老师没有仇,但学校要发展,如果我们只考虑感情,不考虑学校的发展,我们就是没尽到责任。
  在育英学校,年轻干部的上级领导、校领导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比如,我是你的领导,不是说你的事情就必须你去完成,在执行过程中你遇到困难了,我要帮助你。还就刚才转岗教师的事说,后来,中学部校长和我都与转岗教师谈了话。帮助他认识到,学校这样安排我,既为学校发展考虑了,其实也为我考虑了,我也不能只想自己。
  
  记者: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联系教师,管理学校的纽带,如何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中层领导干部队伍?
  严华:我也正在琢磨这件事。我觉得中层既要有经验、有能力来做事,又要能领会校长的想法,并通过他这个针眼穿下去,这样才能执行好,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学校干部整体素质和凝聚力较好,离不开我们的四政建设,即“勤政、廉政、和政、优政”,每个时期又有建设的重点。今年我们重点讲“和政”,我觉得全体干部形成合力的时候,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比如你是德育干部,我是教学干部,但我们在工作中要互相补台。这次期中考试后,中学反思的题目就是“以你德育干部的眼光看教学,以你教学干部的眼光看德育”。让不同部门的干部体会别人的工作性质,想想大家应该怎么相互结合,怎么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工作的问题。中层干部和谐、合作,下达到教师层面才会不给教师增加负担,否则各自逞强,各干各的,老师就累死了。
  年轻干部能力一般不是很强,相互补台是最重要的。比如,昨天我们学校的“十佳文明之星”、“西柏坡精神班”的表彰,前者是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后者是班集体的最高荣誉。这是教育处的事,但教学干部也帮助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调课。当教学的关键期时,比如期中、期末考试,中考、高考的时候,教育干部也会帮助做许多外围的工作。大家都是本着把事情做好的心态,而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记者:中层干部在工作中有了矛盾的时候,怎么协调?
  严华: 工作中有了矛盾,上一级的干部要多加指导。也要创造机会,让干部多接触,多交流,帮助他们协调、磨合。针锋相对的时候也有。有一次,德育处要在初三年级搞“我爱育英”的演讲。十六班,一个选手五分钟,就要两节课时间,再加上组织入场时间,要将近两个小时。教学处的干部一看,有些急了,因为下节课应该是大自习的时间。问题出来后,他们找到我。我和他们商量,演讲分成两组进行可不可以,一人五分钟,八个班不整好一节课吗?加上前后集合也就一个小时。后面大自习也不影响,如果稍微多占几分钟,你们就克服一下。双方都接受了我的建议。有时候,要帮助他们协调,帮助他们遇事多动动脑子,通过具体事情,让他们知道工作要打开思路,不能囿于一个固有的模式当中。这种事经历多了,干部就会知道怎么做了,经验也是慢慢积累的。
  
  记者:以上,听您谈了这么多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您的工作思路,应该是什么?
  严华:应该是“抓实,抓细,抓创新”。这是前任马校长提出来的,现在得到了所有干部的认可。抓实、抓细是常规,教育无小事,教育就是小事串联起来的,小事就是实事。日常工作做深、做精、做细就是落实到位,常规工作有新思路、新点子就是创新。育英学校的进步,就是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取得的。
  举个小例子,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学校各学段、各班级要层层评出十佳文明之星。然后再进行“五四”青年节表彰。去年,程莉有了一个新点子——让受表彰学生走百米红地毯,而且是和家长一起走,仪式庄严、隆重,不论学生还是家长都深深沉浸在激动与幸福里。学生从这个仪式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荣誉感。这件小事中,有两点创新,一个是在表彰现场铺红地毯,一个是学生和家长一起走红地毯,看似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但却融进了教育的理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效果。

 
热门点击
面向2035的学校新生态
2021年的“课改之箭”射向哪里?
防止“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问题反复
天津:今秋起将实行区县域内学校教师校长轮岗
教育部要求切实做好2015年寒假春节期间各项工作
最新更新
后疫情时代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新课标下的课堂规范应解放学生
我在迪拜学法律
法国构建基础教育海外办学完整网络
让创新的动能更澎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教育学会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