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沿教育资讯第一门户,欢迎您光临!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教育 >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追求人文和谐 打造文化名校
2010-08-12 00:00:00  来源:内蒙古阿荣旗第一中学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为阿荣旗一中题词(右一 陈玉成校长)

编者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教育不能只管学生一阵子,而应该管学生一辈子。因此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不能眼里只有升学率,还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质,给学生留下终生受用的东西。遗憾的是,好多学校只有文化课而没有文化。那吉屯一中在建设高考强校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一所文化名校。今年9月20——23日,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暨2008实力校长峰会将在我旗召开,在此,本报刊登《追求人文和谐,打造文化名校》,让广大读者随同记者一起,感受那吉屯一中的人文与和谐的文化氛围。

    帕夫雷斯中学是由前苏联、今乌克兰的世界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一所享誉全球的世界级中学。这是乌克兰境内一所十年制的普通乡村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大部分的教育生涯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在这里实践着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实验,形成完备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使帕夫雷斯不仅成为苏联的优秀学校,而且成为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和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那吉屯一中校长陈玉成表示:我们要办的,就是一所以帕夫雷斯中学为蓝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帕夫雷斯中学”。

    经典教育: 细流涓涓终入海

    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校园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校园才是体现文明过滤渣滓清洁灵魂的圣地。然而,当高考分数做为权衡学校优劣的惟一硬件时,学校的人文精神就容易被抽干,学校的文化内涵就容易被屏蔽,学校教育也就更容易违背其办学的初衷。

    在素质教育的概念逐渐模糊,而应试教育依然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今天,现实主义者不会一味地抱怨“风”,也不会完全寄希望于“风向”改变,他们会积极地调整风帆,并寻找一条中间的水域。在这条水域里,他们可以让素质和应试并行不悖,甚至实现互补。那吉屯一中就做了这方面大胆的尝试。

    学校文化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经形成,就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发展,改变着一届届学生的精神面貌,培育着一代代新人的整体素质。那吉屯一中确立了“以一流的人文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启动经典教育,打造书香校园,落实“十二个一”工程,充分开发学生深不可测的“脑矿”,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十二个一”工程是在变革学校的文化结构,它是用细节来勾勒历史,用细节去解读经典,用细节来体现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用细节来塑造高尚人格打造完美人生。

●每天晨读背诵一篇优秀中外诗文

    美文不厌百回读,品味经典的有效途径是记诵在心。唯有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才可能为我所用,为我化用,为我活用。优秀中外诗文是最纯粹的语言精华,蕴含着精微的哲理思辨与深邃的人生感悟,是常读常新的精神大餐。诵读之并记忆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悟性,更能让文化经典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学生的生命,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每天清晨,一中学子含英咀华,吐纳珠玉之声,虽身处斗室,却能透过窗中云影,看遍槛外山光;每天清晨,一中学子在朗朗书声中,博闻益智,趋真向善,于不教之教中自我雕琢与完善。

●每天中午上课前十分钟,临一页硬笔书法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同时,也顺路磨平了人的个性光华,使得“字如其人”的评价将从现代人的词典里消失。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字是一个人的脸面,是一个人才情气质的充分体现。浮躁的现代人却轻信键盘的功能,而忽略自己心中的笔意。从这个意义上说,练字不仅是重拾民族传统,更是在帮助学生打磨自己粗砺的内心世界,教他们学会静观万物,心沉气静看人生,培育他们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

●开设日记课,每天写一篇日记

    “竹子所以能节节升高,因为它每走一步,都要做一次小结。”一个人若想进步,就必须有充分的自省精神,而日记无疑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有效载体,是学生读书思考的展示平台,亦是他们练笔的广阔空间。学校统一征订的《在日记里成长》,侧重于哲理思辨,一个个意味隽永的小故事,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反思的沃土。

●每周欣赏一首名曲   

    亚里斯多德说过:“音乐对德行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真正的愉快。”贝多芬也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是的,因为有了音乐的慰藉,我们人类才会在艰苦跋涉中不觉得悲苦。在这个空间里,摒弃使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音,而选取了令人激越、升腾和感动的中外名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下,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积极进取,泛爱亲仁。

●每周欣赏一幅名画  

    音乐有直抵人心的艺术穿透力,而绘画同样呈现着人类的智慧与才情。色彩就是琴键,艺术家敲击不同的琴键,拔动我们的心弦,引发我们情感的共鸣,使我们更好地学会感受美。我们用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他的话语充分验证了美育在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每周了解一位名人 

    名人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杰出的灵魂,做为成功的典范,他们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知晓名人,了解名人,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可以激励学生走向成功。该校给学生推介了许多名人,其中有纵横捭阖政治家,有诗酒华章文学家,还有深远致思哲学家等等,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瞭望繁复世界的窗口。

●每两周聆听一场专家讲座  

    没有外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身的反思与改进。那吉屯一中采取联系各地专家“请进来”讲座与统一播放于丹、易中天等名家讲座光碟两种形式,向学生推广科学的学习方法,开阔视野,丰富文史知识。

●每两周观看一部经典影片  

    影片是集文学美术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立体化动感的特征深受人们喜爱,是时尚的艺术选择。而经典影片经历了时间的淘洗与观众的筛选,更显示出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那吉屯一中每两周利用周六晚自习看一部经典影片。影片每学期初由团委精选,教育目标明确,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每月唱一首激励学生奋进的军歌   

    军歌嘹亮,铿锵有力,澎湃着勤奋不熄奋进不止的激情。在学生进入学习疲倦期时,可以鼓舞士气,加油蓄势。

●每学期精读一本、粗读三本文化名著   

    营建书香校园,学生就要有充分的文化底气,而文化底气不是可以装饰可以作秀的,它需要燕衔泥蜂酿蜜的积累和营造。这就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利用空闲及假期阅读。这种阅读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只要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将会受益终身。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文化名著会培育学生高贵的人格操守,增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教会学生自觉地践行一个大写的“人”的社会责任感。

●每周一次阅览课  

    时文快递,精短美文,这种文化快餐做为文化名著的辅餐,越来越受高快节奏人群的喜爱。每周一次的阅览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吸纳新的理念美的逻辑深的哲理。学校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做为读书日,全校师生静校读书一天,不是为了把形式做大,而是为了让师生更好地体验书香墨韵中的超拔与自如。

●每周记诵三句格言  

    格言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每一个理性的生命应该奉行的金科玉律。它蕴涵着伟人探究世界的激情和发现真理的热忱,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精华,更是思想境界的精华。林肯曾深有感触地说:“关键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你的一生。“学校派专人每周在大厅黑板上郑重地写上三条格言,它们具备很强的启发性、暗示性和感染性,也许哪一句话在某个学生心中灵光一闪,就改变了他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走向。

    一中的经典教育就体现在这样一个个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细节中,而每一个细节又都淋漓尽致地验证着这种人文关怀。

    一中把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完美素养作为自己的立校之本,同时,又没有忽略学生应试的能力与策略。真正做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万能教育法,因为他教育的重心是“人”,而不是“分”。

    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为国家想三百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磅礴大气的教育理念,一中才能把人文与和谐做为自己的文化追求,把“东方帕夫雷斯 ·北国诗书圣园”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

    泉涓涓而始流,它行进的速度缓慢低回。而正因为缓慢,才更好地发挥了它浸润的功能。它周遭的土壤湿软松酥,酝酿着一个花季的馥郁馨香。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正是这毫不起眼的细流汇成了洪波汹涌的浩瀚江海,正是浩瀚的江海托起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人间胜景!

 

 
热门点击
面向2035的学校新生态
2021年的“课改之箭”射向哪里?
防止“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问题反复
天津:今秋起将实行区县域内学校教师校长轮岗
教育部要求切实做好2015年寒假春节期间各项工作
最新更新
后疫情时代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新课标下的课堂规范应解放学生
我在迪拜学法律
法国构建基础教育海外办学完整网络
让创新的动能更澎湃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教育学会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