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沿教育资讯第一门户,欢迎您光临!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
王春彦:将知识和生活实践融合是家庭教育的着力点
2022-07-19 14:42:41  来源:千龙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首次为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也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

家庭教育促进法意义何在?学校如何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怎样促进家校社形成教育合力?来听书记校长怎么说。

采访对象:大兴区第七中学校长 王春彦

记者: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会给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带来怎样的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又该如何统一?

王春彦按照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应注重生活实践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热爱生活是从做一餐饭、做一次家务开始的;对于知识的融合,是从认识电器的使用开始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从认知家庭礼仪中开始的。因此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融合,将是家庭教育的着力点。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教育,在全家参与的实践教育中,自然会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

记者:新时代的学生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家长的教育方法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王春彦新时代的学生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在成长阶段,对世界好奇,探究世界的方式比以前多,接触信息更丰富,信息来源更广。面对新时代的孩子,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的求知欲,带领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认知世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来辨别和消化接触到的网络信息。

记者:学校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有哪些举措推动家庭教育工作?

王春彦大兴七中以“人生教育”的教育思想,积极建设家校协同机制,以家校共同教育的模式,建立学校、家长、社会的多维教育生态,实现“七中学习生活,一生精神财富”的教育目标。

第一,秉持开放包容互惠理念,建立及时性、专业性、个性化、全员性的家校协同机制。

及时联通的未诉先办融通机制。将接诉即办机制引入大兴七中家校沟通框架,做到学生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出现问题即处理,重视预警研判,力争未诉先办。专业引领的德育课程融通机制学校课程注重德育渗透,将生活指导和家庭教育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如,英语阅读课上,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重视亲情英文阅读范本教学;语文课上结合论语讲读,解析中华民族重视家庭、热爱学习的良好传统美德;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构建分年级家长培训体系,提供家庭教育活动方案、提供品格教育素材、开展教育活动培训等方式,帮助家长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传统节日教育、感恩教育、亲情互动等家庭教育活动。个性化的全员协同育人机制全体教职员工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加强法治、心理等系统专业的育人方法培训,树立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家校合作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全员参与的多方联动育人机制学校构建了以年级为单位组建个性化培训教师团队,包括学校干部、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教师、家长志愿者、社区干部、片区民警等。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家长需求,力求全方位、多层次的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第二,科学有效进行家校沟通,提升家校育人实效。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将学校课程设置、重要活动安排、重大改革决策及时传递、解读给家长,充分满足家长知情权,从而赢得家长更多的支持和信任;设立家校沟通热线,建立家长与学校沟通的即时联络渠道;设置校长接待日,公布校长电话,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家长会等方式,针对家长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沟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校报专刊等途径,将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思想、价值观引领、品德行为规范等,及时宣传并解答家长关心的课程建设、发展前景等问题;开展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导的精准化云端家访活动,通过与家长云端零距离的接触与沟通,消除了教师与家长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有效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深化家校沟通课程。一方面,开发系列家长课程,如针对学生成长关键期、家长普遍性疑虑和育儿困惑以及亲子关系等问题,围绕年级的个性化需求,由专家进行讲座;另一方面,建立年级、班级家委会,并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达成共识,形成共鸣,通过家委会推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共育活动见证成长。开展入学典礼、迈入青春门、入队入团、初三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让家长参与到元旦新年音乐会、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中,见证孩子成长。

热门点击
最新更新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教育学会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