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沿教育资讯第一门户,欢迎您光临!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端论坛 > 名家观点
名家观点
王欢:学校管理做好减与增的辩证法:“双减”的阶段性成效与思考
2022-09-21 10:33:59  来源: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全面治理规范校外培训,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也面临深入改革的新任务。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在具体办学实践中,创新理念、转变方式、丰富供给,为在夯实“双减”工作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给予学生无限成长可能,不断创拓实践空间。

一、综合构建、战略整合,积极塑造教育新样态

  “减”的实质是“增”,“双减”是国家对教育样态的新塑造。我们要站在民族伟大复兴、社会文明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主动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在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中多层面优化教育生态。

  1.增减要平衡

  我们着眼于促进“减”与“增”在教育改革层面的平衡互构,推动立德树人和轻负担高质量在办学实践中内在交融,构建起落实“双减”的战略架构。我们把握学校整体时间段划分格局下的供给策略和方式的变化,突破教师岗位与角色的局限,加强教师育人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育,促进育人质量的系统提升。

  2.边界要打破

  我们努力突破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等固有边界,让各种要素聚合于学生成长的综合指导,特别是聚焦道德品质、深度理解、综合运用、合作意识和新场景转化应用这五个学生成长赋能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习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特别注重培育学生成为出色的问题解决者。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学习,才经得住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考验,由此提升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最大程度地收获成长。

  3.供给要多元

  “双减”呼唤学校教育的多样态供给。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要聚力推动家国与家校、线下与线上、课内与课后等多样态供给互生互构的动态平衡。我们要对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学习场景、学习社群进行再聚焦,引领学生变知识取向的机械学习为素养导向的意义学习,变远离实践的符号学习为回归生活的真实学习,变教师主导的接受式学习为内在驱动的综合学习,变既定时限的线下学习为重组时间的混合学习,变单一场景的班级学习为突破边界的泛在学习,变单向成长的个体学习为多元互动的共同体学习。

  4.资源要凝聚

  我们尤其要注意打开教室门、黑板框,协同各方共筑成长引力场,特别是凝聚家庭力量、社会资源,致力于在主题丰厚、内容丰实、形式丰富的育人实践中让“家庭、家校、家国”的教育同心圆持续拓展,不断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持久活力,让孩子们有家内心暖、有国格局大,将“人”字写得更加稳固、劲拔和高大。

二、重点聚焦、整体突破,多层面凸显育人实效

  在落实“双减”过程中,我们以重点领域的深度改革带动了育人实效的整体提升。

  1. 课程“综”起来

  “双减”从源头上推动学校课程样态变革,在成长综合指导中为学生生命提供无限可能。史家教育集团的“创·智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接触中发现真实问题,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创制“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自造品”,整体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孩子们从健康益生、居家创意、校园生活、城市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研发产品。每一个产品的诞生,都彰显出科学与爱心的相遇、个体与他者的通连。最重要的是,在全力以赴展现自我的同时,孩子们学会了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2. 课堂“连”起来

  史家教育集团积极探索,把教师交流轮岗和“双师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生减负提质的实施平台。我们广泛开展了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共同上课的“双师课堂”实践探索。主讲教师备课,另一位伙伴教师也要备课,通过两个教学设计找不同,互相借鉴,促进提升。与此同时,“双师”巧用学生资源优化课堂生成。例如:在“我是一个好学生”的启蒙教育课上,特级教师万平老师携手年轻老师巧用“隔空成果”,实现零距离互动,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理能力。“双师课堂”在课后服务中也找到了用武之地。集团校史家小学和革新里小学学生作文评改答疑的课程,就是基于学生在习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为更多的孩子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场域。

  3. 课后“实”起来

  “双减”的重要抓手是课后服务。我们把课内学习和课后服务内在贯通起来,着力强化教育主渠道,形成了五条原则:一是丰富性原则,以打开学习空间供给,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活动;二是普惠性原则,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在课后托管服务中受益;三是优质性原则,以优质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学校课后服务;四是规范性原则,从方案制定到课程安排再到课后管理实行闭环管理;五是全员性原则,汇集家、校、社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集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五大学习空间,即自主空间、悦读空间、律动空间、艺术空间、创意空间,开设了艺术、科技、创意、律动、人文、悦读共计六大类376门课程。通过精准推送和高质量构建,集团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让学生的课后时间回归成长,让教育回归本源。

  4. 作业“通”起来

  我们构建了灵活适量的学生作业体系。一是创新作业完成方式。在作业布置中设计具有横、纵、深立体三维的作业内容,有以巩固学科知识为主的基础性作业、以大单元学习整体构划的主题探究式作业、以学生学习能力为落脚点的分层作业、以学科综合为切入点的弹性作业、以跨学科整合性的长作业、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究性作业。二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深入探索并努力实现基础作业的少而精、分层作业的精准性、弹性作业的合理性、个性化作业的必要性。三是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四是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学校教学主管、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学科老师步步落实做好作业管理,监管每天班中作业公示。五是教学评估促改提升。学校把作业布置和管理作为学科教学评估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估的重要维度,把作业总量把控、作业内容选择、作业形式设计、作业批改规范、作业反馈要求、作业辅导实效等有机衔接起来,形成闭环管理。

  5. 家校“携”起来

  我们秉持“理念共识、教育共谋、管理共为、成长共享”的理念,着力增进家长融入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家校共育改变家庭教育结构,也推动学校教育结构发展。例如:在家道溯源、家范传承、家教挖潜、家社创新、家风展拓五个层级类型的“服务学习”活动中,我们引领孩子们共同关注家庭真实问题,清晰地勾勒出心中的好家庭模样,并初步探索构建了“中国好家庭标准”——用心陪伴、平和交流、价值滋养。孩子们践行了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成长担当,“家庭、家校、家国”的教育引力场不断拓展。

三、辩证思考,协调发展,教育新思路

  教育的需求、供给与生态已经在很大程度得到改变,而更为系统地推进改革举措、取得发展实效,需要我们努力把握“减”与“增”在教育本质层面的辩证统一,不断叩问初心,不断认识自己、更新自己、丰富自己。

  1. 在“减”与“增”的辩证中,定向教育新思路

  “双减”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空间、资源与平台。在积极落实政策时,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回归学生成长——“长”有过程,尊重规律;“成”是目的,成才成人。

  让孩子对生命充满希望。“双减”要成就好教育,好教育一定会给予生命无限希望。“双减”不是简单地在数量上做文章,不是简单地定义负担。所有优秀都与不同寻常的努力连在一起,与希望、热爱、奉献、不畏艰难相连。我们要减的“负”,是那个与苦、与难、与煎熬牵连的“没有希望的行为”,而不是“苦、难、拼”本身。我们要让孩子们充满希望地感知学习的有趣、体悟成长的生动、追求志趣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能吃苦、能扛累、能担责的孩子,这是“减负”的关键所在。

  让孩子为了使命而成长。传统文化之根、民族复兴之魂、齐家治国之志、服务社会之行,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基因。学校要为孩子立根铸魂、笃志励行拓宽场域,成为家国基因培育的永恒主阵地。由此,我们要为减负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门,为减负打开广阔社会现实生活之门,为减负打开人类发展的前沿、智慧之门。孩子成长中有了崇高的使命感,减负工作就有了内驱力,减负效果就得到落实,好教育的品质就有了保障。

  2. 在“减”与“增”的和谐中,定标教育新未来

  达成“减”与“增”在教育发展层面的和谐联动,关键是建设一支拥抱改革、激活发展并具有专业成长内生动力的高质量教师队伍。着眼于建构“学生负担减下来”与“教师素养升上去”的和谐互促关系,我们要致力于打造全身心投入“双减”工作的好教师群体。

  教师的精神世界生机勃发,孩子的成长天地才能万紫千红。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从骨干教师引领到青年先锋反哺,从个体单兵作战到伙伴协同共研,从被动统一行动到主动创生特色,从学科独立封闭到学科多向融合,持续推动教师发展从学科弱联系走向活动深融通,从教育劳动弱创造走向教育智慧深探索,从远程弱自律走向研究深自觉。由此,我们要着力推动师资流动、多师课堂、大组教研,让干部教师在优势流动、和谐群动中,在基于真实育人情境的广域学术实践中,共同探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热门点击
最新更新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教育学会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